半面不忘的成语故事
![半面不忘](https://www.11422.net/d/file/titlepic/chengyu7632.png)
拼音bàn miàn bù wàng
基本解释半面:见过面。见过面就不遗忘。形容记忆力极强。
出处《北齐书 杨愔传》:“其聪记强识,半面不忘。”
半面不忘的典故
东汉时期才子应奉记忆力惊人,在他20岁那年,他去拜访彭城官员袁贺,在袁家做马车的匠人打开半扇门露出半边脸来告诉他袁贺不在家。几十年后的一天,应奉在路上认出了这个车匠,车匠十分惊叹他的记忆力。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半面不忘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天经地义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昭公二十五年》:“夫礼,天之经也,地之义也,民之行也。” |
名士风流 |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方术传论》:“汉世之所谓名士者,其风流可知矣。” |
支支吾吾 | 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五回:“我既这等苦苦相问,你自然就该侃侃而谈,怎么问了半日,你一味的吞吞吐吐,支支吾吾?” |
五花大绑 | 李季《王贵与李香香》第二部二:“顺着捆来横着绑,五花大绑吊在二梁上。” |
空谷传声 | 南朝 梁 萧衍《净业赋》:“若空谷之应声,似游形之有影。” |
叫化子 | 清·刘鹗《老残游记续集遗稿》第四回:“管他有衣服没衣服,比要饭的叫化子总强点,就算那间厨房旁边的小房子,也怪暖和的,没有什么不可以的。” |
取而代之 |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项羽本纪》:“秦始皇帝游会稽,渡浙江,梁与籍俱观。籍曰:‘彼可取而代也。’” |
土木形骸 | 《晋书 嵇康传》:“身长七尺八寸,美词气,有风仪,而土木形骸,不自藻饰。” |
拔茅连茹 | 《周易 泰》:“拔茅茹,以其汇。”王弼注:“茅之为物,拔其根而相牵引者也。茹,相牵引之貌也。” |
互通有无 | 唐 韩愈《原道》:“为之贾,以通其有无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