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ānbǎi

三百


拼音sān bǎi
注音ㄙㄢ ㄅㄞˇ

三百

词语解释

三百[ sān bǎi ]

⒈  《论语·为政》:“子曰:'诗三百,一言以蔽之,曰:思无邪。'”刑昺疏:“按今《毛诗序》凡三百一十一篇,内六篇亡,今其存者有三百五篇,今但言三百篇,故曰篇之大数。”后以“三百”指代《诗经》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参见“三百篇”。参见“三百篇”。

《论语·为政》:“子曰:‘诗三百,一言以蔽之,曰:思无邪。’”
刑昺 疏:“按今《毛诗序》凡三百一十一篇,内六篇亡,今其存者有三百五篇,今但言三百篇,故曰篇之大数。”
后以“三百”指代《诗经》。 南朝 梁 刘勰 《文心雕龙·明诗》:“三百之蔽,义归无邪。”
清 姚鼐 《<敦拙堂诗集>序》:“文士得三百之义者,莫如 杜子美。”

分字解释


※ "三百"的意思解释、三百是什么意思由西瓜词典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造句


1.三百多人参加了追悼会,人们用这方式来悼念这位老干部。

2.以此,朱子发思古幽情之时,倘披读三百年前小杜之诗,难免同声共慨,由私意赏爱而心慕手追,竟至杜撰演成朱批,所谓“隐括”是已。

3.我的爱人,是那刚消逝的夏季,是暴雨滂沱,是刚器过的记忆,他来寻我时,寻我不到,因而汹涌着哀伤,他走了以后,我才醒来,把含着泪的三百篇诗,写在,那逐渐云淡风轻的天上。席慕蓉

4.一年三百六十日,风刀霜剑严相逼。

5.那是!你姑奶奶我可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,三百六十行行会一点!

6.三百多人参加了追悼会,人们用这方式来悼念这位老干部。

7.悠悠岁月,沧海桑田,一转眼,便是三百年。

8.以此,朱子发思古幽情之时,倘披读三百年前小杜之诗,难免同声共慨,由私意赏爱而心慕手追,竟至杜撰演成朱批,所谓“隐括”是已。

9.大宋三百年江山气数已尽,蒙古将士志得气满,以为一统河山,指日可待,几座负隅顽抗的城池,传檄可定,些许南下的宗室将相,唾手能得。

10.在三百勇士里他的腹肌可能是被数码技术加强了,但是这个苏格兰大块头证明了他不再需要这样的小把戏了。